首页 > 北京民宗 > 北京的宗教 > 综合介绍 > 佛教
  • 宗教简介
  • 宗教团体
  • 宗教人士
  • 文物历史
  • 神学思想

pic345e3o2n.jpg

  一、中国佛教现状

  佛教是我国现有五大宗教中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一个宗教,在中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佛教虽然来自印度,但其成熟和发展是在中国完成的,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的中国佛教是传统的中国佛教的继承和延续,并随着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据统计,全国佛教教职人员约22.2万人,佛教寺院约3.35万座,其中汉传佛教寺院2.8万余座,藏传佛教寺院3800余座,南传佛教寺院1700余座。

  二、中国佛教历史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去世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发生分裂,进入部派佛教时期,主要分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南传佛教主要是上座部诸派,盛行于斯里兰卡,并传遍东南亚地区,后传入中国云南。  

  佛教传入中国大体在公元前后两汉之际。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佛教进入兴盛发展阶段。南北朝时佛教已遍布全国,出家、在家佛教徒数量增加很快,如北方的长安僧尼过万,南方的建业(今南京)有佛寺数百座。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之时。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对佛教等其它诸多宗教都采取宽容、保护政策。 

  封建社会后期,汉地佛教衰落,戒律废驰,丛林破败,僧人无知,迷信盛行。近代以来,在杨文会等一批佛教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佛教在各个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僧人,如著名佛教社会活动家太虚大师积极支持抗战,为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广为宣传,佛教界还在战地组织了僧侣救护队,为争取祖国自由独立做出了应有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传佛教界首先与全国人民一道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种剥削制度,佛教事业日益发展。1952年11月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筹备处,1953年6月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圆瑛法师当选会长。2010年2月,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传印长老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复和落实,使中国佛教获得新的发展。 

  三、中国佛教派别及分布  

  佛教在我国分为三大语系: 即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三大派别。

  汉语系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佛教创立后的数百年间,内部发生分裂,形成上座部和大众部等派别。随着印度教的兴盛和伊斯兰教的扩张,佛教在印度衰落,从印度次大陆扩展向外传播,最后分为两路:南传东南亚,北传中国及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经两汉、两晋、隋唐,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一种宗教,佛教中心逐渐转移到中国。唐代以前基本上是佛教传播和发展阶段,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两朝,佛教总的趋势是衰微和融合进民间信仰以及与儒、道相调合。经过2000年的发展,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语系佛教:藏传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自治区,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门巴族、珞巴族、土族群众普遍信仰。

  佛教传入我国西藏地区是在公元7世纪左右,在几乎同一时期内,分别由我国内地和印度两路传入,既有我国内地佛教也有印度佛教施加的影响,后在青藏高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经过长时期与本土苯教的斗争和互相影响,逐渐形成为适应当地社会历史条件的、民族性的、地域性的宗教(即藏传佛教),形成了宁玛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等教派。继而扩展到蒙古和其他民族地区,到公元18世纪达到极盛时期。传播的地区包括今西藏全境,四川、云南和甘肃的部分地区,青海大部分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的蒙古族地区,还有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和图瓦自治共和国以及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有藏、蒙古、土、裕固、门巴、珞巴、羌、锡伯、怒、纳西等少数民族。

  南传上座部佛教:中国南传佛教即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数群众信仰南传佛教。

  上座部佛教又称"巴利语系佛教"于公元6世纪初传入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经长期与地方传统宗教的协调,于16世纪兴盛起来。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保山地区。普遍信奉此教的民族有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及部分布朗族、佤族。历史上,上座部佛教分别从缅甸和泰国传入,分为缅、泰两大派。现两派之间的界限已不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教派间矛盾较深,几乎不往来。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教派间的关系逐渐改善。


  北京市佛教协会是由北京市各民族佛教界人士自愿联合发起成立的爱国团体和教务组织,成立于1981年, 现任会长是胡雪峰喇嘛。协会常设办公室、教务办公室、总务办公室、房产办公室等工作部门和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什刹海书院等社团组织。会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鸦儿胡同31号。

  北京市佛教协会宗旨: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民族佛教界人士,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协助人民政府积极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佛教教义,弘扬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兴办佛教事业,维护北京佛教界的合法权益;加强团体自身建设,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投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稳定、祖国统一与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佛教协会依法登记为佛教活动场所的寺庙(含居士林)共有26处,分别是东城区雍和宫、通教寺,西城区广化寺、天宁寺、北京佛教居士林,海淀区龙泉寺,石景山区大悲寺、双泉寺,门头沟区潭柘寺、戒台寺、白瀑寺,房山区云居寺、天开寺、药师寺、乐佛寺,昌平区和平寺、延寿寺、菩萨寺,通州区佑胜教寺,怀柔区圣泉寺、朝阳寺,密云区龙泉寺、普照寺、法兴寺、大云峰禅寺,延庆区泽润寺,共有教职人员332名。信教群众约40万人。

  各区宗教团体情况

  目前已经成立了3个区佛教协会:

  1、门头沟区佛教协会

  成立时间:2008年11月1日

  2、石景山区佛教协会

  成立时间:2010年8月15日

  3、延庆区佛教协会

  成立时间:2011年3月28日

  胡雪峰喇嘛

  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

  北京雍和宫住持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市政协委员


  怡学法师

  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北京广化寺方丈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人大代表


  常藏法师

  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北京大悲寺、双泉寺方丈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

  石景山区政协常委

  石景山区佛教协会会长


  常道法师

  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北京潭柘寺方丈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

  门头沟区政协常委

  门头沟区佛教协会会长


  法恩法师

  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北京天宁寺方丈

  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西城区人大代表


  刘军

  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吴炎

  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北京佛教居士林理事长

  西城区政协民族宗教专委会副主任、政协委员


  常坚法师

  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北京延寿寺方丈

  北京市青联副主席

  昌平区政协常委


  1986年,北京市佛教协会成立了文物组,对广化寺的经书、字画、碑拓、法物、瓷器进行整理、鉴别,使珍藏多年的文物重放异彩。经过挖掘、整理和鉴定,广化寺共收藏国家各级文物1716件,其中图书1087部,字画282件,碑拓298件,其它物品49件,不少是文物珍品,有很高的价值。有明水乐年间翰林院刻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清雍正皇帝抄写的《金刚经》,还有不少明清名人字画。《大藏经》共4藏,2761函,也十分珍贵。

  通州燃灯塔。通州燃灯塔是北京始建年代最早的佛塔,始建于北周宇文觉元年(557)。唐太宗贞观七年(633),由晚年笃信佛教的尉迟敬德将军监修再造。后唐武宗再度毁寺灭佛,燃灯塔再次遭到毁坏。现存燃灯塔为辽代(907-1125)塔基,俗称通州塔,全称是"通州访圣教燃灯古佛舍利塔"。明成化问州训导杨明曾予重修。此塔曾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坍塌。经考古鉴定,现存塔身与顶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按原样重建,系清代修建的仿辽建筑。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通州,塔刹莲花砌座半圮而落。1987年对此塔全面修整,并按原样重修了塔刹。此塔为八角形十三层砖木结构的密檐实心砖塔,全高56米,基围38.4米,对面直径11.4米,其束腰部分雕有仙人、力士、花朵等图案。据统计,全塔风铃共计2248枚,风铃为桥组圆肩直身卷平口,外壁均阴刻弦纹三道,铜铃内壁铭铸捐资者姓名、籍贯。第十三层正南面中间有砖刻碑记一块,方首方座,首刻"万古流芳"四字,身镌七言律诗一首:"巍巍宝塔镇潞陵,层层高耸接青云,明明光影河中观,朗朗铎音空里鸣。时赖周唐人建立,大清复整又重新,永保封疆千载古,万姓恩享共太平。" 燃灯塔塔顶部西北处原自生有一株榆树,高3.7米,冠阔4.2米,一条须根最长2.5米,整体根系似一折扇面,此树生长多年,形似三层塔,俗称"塔榆"。这棵榆树原来生长于塔的第十三层西北坡面,其奇特之处不仅是生长的地方既特殊又高,而且还号称"不死不活",不知经历了多少春秋。1987年,在全面修缮燃灯塔时,因"塔榆"危及塔顶安全,将其移植塔下公园之内,现在该树新枝簇簇,绿叶葱葱,十分茂盛。燃灯塔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标志型建筑,昔日望见了燃灯塔也就抵达了北京城。


pic5oc34837.jpg

  北京市佛教协会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既传承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又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依托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什刹海书院两大平台,《北京佛教》刊物,以及讲经交流品牌活动,积极开展神学思想建设,不断探索创新融合,推动佛教思想建设。

  1.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 2002年6月, 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以发挥"教育修学、研究弘法、文化出版"三大功能为主线,通过对现有北京佛教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了《北京佛寺遗迹考》,全面摸清北京地区佛寺文化资源;出版《佛教与中国历史文化》等书籍, 主办"儒学季"、"佛学季"、"道学季"、"易学季"等系列讲座,承办元、明、清、民国时期佛教文化学术研讨会,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海内外佛教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2.什刹海书院 2011年9月,什刹海书院正式成立。创办以来,秉持办学方向,恪守书院精神,聚合资源,整合力量,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组织文化体系,主办断代史专题学术研讨会,组织举办"东亚佛教与国际暑期研修班",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佛教思想建设研讨会",策划出版了"北京佛教文献集成丛书"、"汉传佛教研究论丛"等系列丛书,通过国学讲堂、国学研究、师资培训等活动,积极探索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发展之路。截至目前,什刹海书院先后举办论坛、讲座130场次,1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登坛授课,参与人数达数万人,特别是为全国和北京市教育系统举办师资培训74场、培训老师达4000人次,为首都的繁荣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此外,市佛教协会和活动场所还通过研讨会,出版刊物书籍,举办文物展览、法师节、文创平台等形式,不断加强我市佛教神学思想建设。

  3.《北京佛教》 2018年,市佛协创办会刊--《北京佛教》,旨在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弘扬大乘佛法,诠释人间佛教,传播佛教文化,利益社会人群。刊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着力弘扬"缘起、因果、平等、慈悲、中道、圆融"等有利于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思想理念,通过宣传佛教文化、哲理、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对当代佛教文化现象进行如理解读,力求成为佛学思想交流的园地,传播北京佛教文化的窗口,发挥佛教净化人心、启迪生命智慧的传媒载体,将中国佛教及中华文化形象和声音传向世界,提升和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4.讲经交流活动 讲经交流活动自2008年举办以来,经过不断发展,组织形式更为多元、参与范围更为广泛、弘法水平更为提升、舞台展示更为自信,已经成为我市佛教界提升僧才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加强佛教自身建设的重要平台、营造佛教良好风气的重要抓手,成为阐释佛教经典教义、倡导弘法学修之风、彰显人间佛教精神、营造清净和谐氛围的品牌活动,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截至2019年,已有200余位法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经典为依据、以信众为依归"的原则,依据《金刚经》、《心经》等十六部经典,围绕"如何安顿身心"、"如何建立信仰"、"如何认识因果"、"如何利益众生"、"如何依教修学"五个主题,结合社会现实,登台宣讲交流,展示自身学修成果,并把讲经释典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引领北京佛教顺应时代发展,坚定走中国化道路。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