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单小学迎来31名“影子学伴”
5月是民族团结月,今年,西城区各单位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绘就了多民族融荣与共的“同心圆”。
近日
西单小学校园里靓丽的民族元素
与夏日的阳光撞了个满怀
身着各色民族服饰的
31名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同学
与西单小学同学结伴上课、外出研学
两天时间里
成为了西单小学最亲密的
“影子学伴”
两地学生共同体验植物移栽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5月6日,正值立夏,西单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同学和西双版纳学伴来到北京教学植物园,大家以班级为单位,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在园区内进行了一场植物的奇妙旅行。
两地学生共同体验植物移栽
“同学们,一朵花的基本构造有哪些?”“外形相似的花儿如何区分?”“大家观察手中的蒲公英,这是一朵‘完全花’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同学们仔细观察盛放的花朵,相互探讨,积极与老师互动,并在任务单上写下“大自然笔记”。
来到植物园,少不了亲手去实践一番。为了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活动还设置了植物移栽环节。指导老师拿出一株“石竹”,为大家演示了移栽方法。西单小学五年级学生邹子彤紧跟老师的步伐,很快完成了“石竹”移栽。与她结伴的王璐熹遇到了点小麻烦,她在“石竹”移栽过程中,在盆底倒入了过量的营养土。“别急,我来帮你。”邹子彤笑着对学伴说,她帮王璐熹把过剩的泥土一点点取出,让“石竹”露出它一半的花茎,二人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任务。
哈尼族的姚景骞也是这次“影子学伴”的一员,他穿着民族服饰,戴着彩色头饰,穿梭在植物园内,十分亮眼。这次研学活动让姚景骞有很大收获,他通过和学伴杜泽熠的交流,愈发感知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增进了文化认同。“杜泽熠是个热情开朗的小伙伴,我们分享了很多各自学校里有趣的故事,还一起完成了蒲公英的‘解剖’。”姚景骞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收获颇丰。
体验多彩校园民族互融
体验过户外研学后,回到校园,学伴们开启了多彩的校园生活。大家一起上课、玩耍、互献才艺。王璐熹穿着傣族花色筒裙,在班里吹起了她的“拿手绝活”葫芦丝。同学们陶醉在动听的音乐里,教室里传来阵阵掌声。金融街安全教育基地的讲解老师也来到了学校,现场为大家进行安全教育科普,同学们轮流模拟了“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学到了扎实的安全知识。
在丰富的活动与体验中,两天的课程结束了,同学们恋恋不舍地与彼此道别。五年级的李孟刚把一个木雕大象摆件小心翼翼地装在书包里,准备拿回家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这是他的学伴饶锦轩从云南带给他的小礼物,大象的鼻子高高扬起,十分神气。“在我们云南,大象是吉祥的动物,不同的形态有不同寓意,这个高高扬起的象鼻象征着‘欢迎’。”饶锦轩说。作为回赠,李孟刚送了饶锦轩一个“礼物包”,里面装有不同种类的文具,还有一个彩色魔方,他说,希望他们和云南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就像这个多彩魔方一样,“转”出无限可能。
第二天,学校开展“家校社联合民族文化体验活动”,邀请民俗专家走进校园,教孩子们画兔爷、做毛猴、捏泥人,近距离学习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金融街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体验活动,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营造立德树人浓厚氛围。
西单小学教学副校长尹宝霞:
这是学校第一次与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深入合作。今后学校会继续挖掘“影子学伴”课程内容,丰富伴读形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创新发展,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