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少年手拉手·同心共筑中国梦”研学活动启动
为落实2025年京蒙统一战线协作工作推进会要求和海淀区委统战部与兴安盟委统战部关于青少年研学交流合作协议,7月7日,“京蒙少年手拉手·同心共筑中国梦”研学活动在海淀区民族小学启动。这场跨越地域的活动宛如一座桥梁,将海淀区民族小学与兴安盟科右前旗、科右中旗的百余位学生代表紧紧相连,让京蒙少年的心在交流与互动中越靠越近。海淀区委统战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委统战部和科右中旗委统战部有关负责同志,以及海淀区民族小学校领导等参加活动。
在红领巾宣讲团的介绍下,来自内蒙古的学生代表们重走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校考察时的路线。先后参观了和乐壁、国音堂、铭史馆、静心阁、研榴院、一品轩、墨韵堂以及崇和馆等,大家一边走,一边听,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那份庄重与期望。
活动现场,参与活动的京蒙学生代表被划分为千语叙同、舞韵华风、童声诵融、丹青绘梦、墨韵书香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洋溢着活力与热情。来自海淀区民族小学的张紫熙和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二小学的李娜荷雅,作为众多结对学生的代表,郑重地交换了结对卡,卡片上清晰地写着彼此的名字、民族、爱好以及联系方式。这不仅仅是一张卡片,更是友谊的桥梁,随后,她们互赠了精心准备的小礼物,一份份小礼物承载着深深的祝福与期待。
而在整个活动现场,两地少先队员们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填写结对卡、互赠小礼物、分享民族团结故事等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友谊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种下,等待着生根发芽。
节目展示环节上,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接连上演,歌曲《中国我的爱》旋律激昂,唱出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手势舞《名字叫中国》动作整齐划一,展现着中国的风采;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感人至深,让大家了解到了那段跨越民族的大爱历史;诗朗诵《草原心·中国心·少年梦》表达了少年们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绘画《京蒙一家亲》色彩斑斓,描绘出京蒙两地紧密相连的深厚情谊;书法《临帖》则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个节目都凝聚着京蒙少年的智慧和努力,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追求。
海淀区民族小学拥有着130多年的办学历史。校园里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22个民族的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大家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成长。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民族团结的摇篮。
“京蒙少年手拉手·同心共筑中国梦”研学结对活动的成功举办,为京蒙两地的少年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孩子们增进了友谊,加深了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认识,从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海淀区民族小学将继续肩负使命,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活动形式。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地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更多形式的研学结对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不同的地域和文化,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相信在教育的引领下,孩子们将用稚嫩的双手绘就更加绚烂的民族团结同心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中华大地上绚丽绽放!